近日,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船舶”)发布《关于参加中船集团控股上市公司2024年度集体业绩说明会暨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召开情况的公告》。
公告披露,中国船舶参加了中船集团控股上市公司2024年度集体业绩说明会暨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就公司在手订单、营收目标、合并重组等多方面与投资者进行了深入沟通。据悉,中国船舶在2024年继续稳健推动主营业务发展,全年营收和利润双双实现增长,为即将到来的重大资产整合做好了坚实铺垫。
2024年,中国船舶实现营业收入785.84亿元,完成年度经营目标的108.84%,扣除2023年确认的海工平台收入影响后,同比上年增长14.04%。其中,船舶造修及海洋工程业务实现营业收入753.74亿元,应用产业营业收入22.93亿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36.14亿元,同比增长22.21%。2024全年共承接民品船舶订单154艘/1272.46万载重吨/1039.00亿元(按2024年底汇率,下同)。修船业务全年承接296艘/20.73亿元,应用产业全年承接合同金额22.90亿元。截至2024年末,公司累计手持民品船舶订单322艘/2461.07万载重吨/2169.62亿元;修船订单63艘/9.18亿元,海工装备合同订单金额7.43亿元,应用产业合同订单金额13.82亿元。2024年中国船舶全年完工交付民品船舶93艘/721.34万载重吨,吨位数完成年计划的112.74%。全年修理完工船舶277艘/21.69亿元,交付应用产业设备产值16.94亿元,海洋工程业务交付1艘34万吨FPSO。在回应投资者对于公司业绩增长预期的关切时,中国船舶提出,2025年经营目标为完成营业收入805亿元,实现民品造船完工89艘/634.31万载重吨,修船完工270艘/19.35亿元,应用产业产值16.10亿元。目前,中国船舶手持订单已排至2029年。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业绩会着重强调了中国船舶与中国重工的合并。自2024年9月启动以来,这一交易总价超千亿的合并案已获国务院国资委批复。本次交易中,中国船舶拟购买资产的交易金额为1151.50亿元,是A股市场十年来规模最大的吸收合并交易。目前各项工作正在稳步推进,5月8日已获得上交所受理,进入监管审核阶段。根据既定方案,本次重组完成后,合并后的中国船舶作为中船集团核心军民船舶建造总装上市平台的定位进一步确定,中船集团下属主要核心造修船厂江南造船、大连造船、外高桥造船、武昌造船、广船国际、北海造船、中船澄西等将整合于合并后的中国船舶,从而增强上市公司经营质量和核心功能,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同业竞争、维护中小股东权益。该交易将实现“1+1>2”的效果:合并形成的规模效应可在全球造船标准的制定上拥有更多话语权,进一步提升“中国船舶”品牌的国际影响力;技术与人才资源的深度整合,将加速智能制造和绿色新船型的研发落地;此外,统筹各大船厂的接单和排期,突出各船厂的相对优势船型,有利于打造全球船舶建造领域的单项冠军,增强高附加值船海产品的议价能力。此次合并完成后,中国船舶将成为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产品结构最全的造船旗舰上市公司,规模优势进一步发挥,价值创造能力进一步增强,品牌溢价进一步提升,公司核心功能与核心竞争力将显著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