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4月,广州港外贸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17.49%,外贸集装箱吞吐量增长21.91%,实现双位数强劲增长,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稳定外贸基本盘、保障区域经济韧性的关键支撑。面对美国高额关税壁垒对全球供应链的冲击,广州市港务局以“内联外拓、多元突围”为核心策略,全力提升广州国际航运枢纽能级。
航线网络全球化 对冲关税壁垒
面对外部诸多不确定因素,广州市港务局因势利导,积极调控航线布局,为缓解一季度美高关税落地前的“抢出口”运力缺口,广州港一季度新增2条美国航线,新增舱位带动对美货物装卸量同比增长34.5%。在“抢出口”效应影响下,作为国内连续16年第一大内贸集装箱港口,广州港首次出现外贸箱量超内贸箱量的现象,外贸成为增长主驱动力。
为应对4月份美高额关税壁垒引起的对美货物短缺,未雨绸缪积极开辟泰国CHL2、秘鲁钱凯港WSA3等东南亚、拉丁美洲新兴市场航线,对冲关税壁垒影响。4月份,广州港外贸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19.23%和20.37%,实现美高关税落地后的外贸逆势突围。其中,东盟方向集装箱量同比大幅增长30.88%,占外贸总量比重提升至20.27%;欧盟航线网络持续优化,新增2班直航服务,“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业务表现尤为突出,同比增长49.48%,广州港现有集装箱航线283条,外贸177条,其中通往“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集装箱航线达到150条,占广州港全部国际航线的86%以上,形成对冲美国关税风险的多元化物流网络。
为助力外贸企业应对困难挑战,广州港南沙港区还有针对性推出一系列外贸惠企及服务措施:一是延长北美线出口普通重箱免费堆存期。2025年5月15日起至2025年7月31日止,进入广州港南沙港区的北美线外贸出口普通重箱,免堆期延长至30天。二是2025年5月10日至2025年7月31日止,广州港南沙港区重箱进港时间不作限制,满足客户出口重箱的进港堆存需求。三是对于时效性强、需要及时出运的货物,广州港南沙港区可配合客户需求提供专用通道服务。
腹地联动立体化 畅通双循环节点
为保障海量货源稳定性,广州港创新“港口+内陆”联动模式,持续深化内陆港建设,新增柳州内陆港节点,内陆港及办事处总数达35个,覆盖云南、湖南、贵州、江西等泛珠三角地区,形成“内陆港+铁路班列+国际航线”的立体物流网络。积极扩容海铁联运班列,开通“湘粤非海铁联运快线”“长江经济带-东南亚”海丝电商班列等新通道,湖南货物通过株洲、衡阳等节点1天抵南沙、5天达越南、7天达泰国。广州港现开行海铁联运班列39条、广州港穿梭巴士74条,辐射湘赣川等内陆腹地,通过构建腹地立体网络将RCEP关税优惠转化为“内陆工厂-国际港口”的直通优势。
强化沿海港口协作,实现各主要经济带的跨区域联动。联手上港集团、天津港集团等打造“三港一航”海上高速FAST航线。“上海—广州”航线投入3条2.8万吨运力船舶,实现3天高频次快航,与传统陆运相比,海运物流成本大约降低65%。该航线贯通环渤海、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国家战略区域。携手北部湾港国际港务集团打造“两湾快航”,以南沙港和钦州港为枢纽中心,串联粤港澳大湾区与北部湾便捷高效的海上物流通道。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将北部湾腹地的矿产、农产品等货物经钦州港中转至南沙港,再通过广州港外贸航线出口全球。
持续强化基础能级 全面提升枢纽效能
紧抓南沙全面开发开放的大好机遇,抓紧推动南沙港区国际通用码头、南沙港区五期工程、广州港20万吨级航道等一批重大港航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形成一批世界级、专业化、规模化深水泊位集群;积极推动新沙1-5#泊位升级改造、新沙二期码头能力释放、南沙粮食码头工程扩建等,激发现有项目潜能。抢抓“两新”政策利好,加快推动南沙港区码头龙门吊、桥吊、港内拖车等设备智能化、自动化更新改造速度。南沙四期20台北斗导航无人驾驶水平运输引导车全部抵港(简称“IGV”),南沙四期IGV车队扩员至158台,码头作业效率不断提升。最新的全球主要港口远洋国际集装箱船舶平均在泊停时,广州港以0.69天的综合时效位居全球首位。
为进一步支持现代航运物流与供应链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广州市港务局印发了《广州港海铁联运奖励实施细则》,现正研究出台新一轮建设广州国际航运枢纽扶持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等惠企暖企政策,广州港航营商环境将更加优越。
下一步,广州市港务局将继续以“枢纽韧性”破局,通过航线拓展、腹地联动、政策创新多维发力,以自身更加积极地确定性举措,积极应对外部变化和挑战,努力为泛珠三角地区企业搭建高效、低成本的出海通道,更以世界大港的责任担当为全国港口应对贸易壁垒探索“广州方案”的最优解,助力大湾区在全球供应链重构中抢占先机。